2004年9月30日

[台北覓食] 宜蘭風味 -- 呂桑食堂


當年一起搞 MUD 的朋友 Owen 從紐西蘭回來,所以請他去吃頓飯。前面開了幾家各式餐廳他都不要。

想來也是,要吃牛排羊排,NZ 的牛羊比人還多。要吃中國菜,那裡也有一堆老共開的餐館,真要說起來想必比台灣還要道地,至少人家那還是第一代移民,台灣的這些餐館的大廚只怕大多是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了。

問他要吃啥,搞了半天跟我說要吃滷肉飯... 好吧,這個我相信紐西蘭是不好找,滷肉飯我自己也很喜歡,問題是除了我們還有一堆其他 4444 的 immortal 們,總不能把他們從桃園、中壢等各地大老遠的拉出來說,「好,我們今天要帶隊去吃一家路邊攤的滷肉飯...」

後來想了半天,終於想到一個比較算是台菜,價錢合適,又不至於離市中心太遠的地方--永康街的「呂桑食堂」。雖然店名叫做呂桑,但是老闆其實並不姓呂,附近還有一家「吃飯食堂」,光是看裝潢就知道走的是類似的路線,是呂桑食堂的股東另外開的,不過以味道來說,我個人還是比較偏好呂桑。而且,吃飯食堂的廣告打的太兇了些,這點也是我比較受不了的。

雖然說賣的是台灣料理,但是其實跟西門町的「美關園」類似,賣的都是與日本料理融合之後的台菜,也有定食類與商業午餐出售,不過我從來沒有點過就是了。呂桑的主要招牌是平常難得一見的宜蘭美食,舉凡鴨賞、肝花、膽肝、糕渣、卜肉、金棗糕等等宜蘭小吃應有盡有。

價錢大概是介於大餐廳與路邊攤之間。這家店生意興隆的十分誇張,一條小小的入口通道,常常會擠上一堆人等著點菜,等著座位,等著結帳。要去吃飯前最好記得定位。

雖然會依照每次來的人數與喜好來點菜,不過我推薦的菜色大概是和風沙拉、味增大腸、鯖魚甘煮、白斬雞、鴨賞和卜肉,至於肝花與粉肝則是視情況而定。 這裡的和風沙拉作的中規中矩,價錢也不會太高,在與林森北路小日本區的「八紅」、「古川」比較之後,我還是常在這裡點這道菜。

鯖魚甘煮則是別的地方比較少見的一道菜,將鯖魚對剖、切段之後用類似竹片薄膜的東西包起來以防散開,入鍋燉煮到入味,同時可以品嘗到魚腹和魚背兩種 不同的口感與味道。鯖魚算是一種平價魚類,然而卻是目前心臟血管病預防的魚油最好來源之一。京都祗園的『重兵衛』的鯖壽司號稱京都一絕,上次去的時候沒有 時間造訪,至今深以為憾。

白斬雞說來簡單,但是要作的好卻是不容易,這裡的白斬雞不管在肉質還是味道上都是上品,與天母「金蓬萊」的味道不同但各有擅場。

宜蘭三寶到底是哪三寶,每個人的講法都不一樣,每個地方的講法也都不一樣。不管如何,在呂桑食堂該吃的到的都可以吃到。這裡的鴨賞風味濃郁而味甘,肉質也不至於過老,不像有些地方地方賣的鴨賞一味死鹹,與盤底的蒜苗同食更是美味。

由於這道菜作來十分費時費力,在台北很少有地方可以吃到糕渣。製作時,先把雞肉、豬肉、蝦仁剁成泥後,加入高湯拌煮成漿,再倒入盤中冷卻,凝固成形,經過切塊,裹粉後油炸即可食用。炸好的糕渣一塊一塊的看來有點像炸豆腐,然而咬下去滾燙的高湯與蝦泥,一不小心就會燙到。

說來有趣,宜蘭的特殊小吃如肝花、膽肝、糕渣、卜肉、金棗糕之類的,全部都是油炸類食品,因此一次最好不要點太多種類,免得到了後頭覺得油膩。

對了,店的後頭還有免費的熱金棗茶可以無限取用,這東西也是地方色彩濃郁,有的朋友就不是很能接受,不過大致上反應都還不錯。

2004年9月29日

[東京遊蹤] 朝思暮想的夢幻蛋包飯 -- 泰明軒

西元1931年4月1日開幕的泰明軒,在東京的美食歷史上有著不可磨滅的地位。

那天的行程其實是有點趕的,我站在東日本橋的營團地鐵站裏來回走了好幾次,因為要去的方向與泰明軒所在的方向孑然相反,只是撐到了最後,還是決定放縱一下自己的慾望,拿著一個地址就衝向日本橋去。

會去泰明軒,其實是因為太多人被「料理東西軍」裡面那個鏡頭所吸引。黃色的蛋捲置放在色澤艷紅的番茄炒飯上,一刀劃下,半熟的蛋汁與蛋皮被自己的重量拉下,完美地將整個番茄炒飯包裹於中。

很少人可以不被這樣子的畫面所吸引吧?

聽過了太多周圍的人遍尋不著的哀嚎,於是這次我打算自己去試試由名導演依丹十三風的創意所開發出來的蒲公英蛋包飯(タンポポオムライス)

即使是非假日,即使我努力的趕在中午12點前趕到,仍然是無法避免的需要排一點隊。一眼望去,顧客的年齡分佈十分平均,西裝畢挺的上班族到銀髮滄滄的老人家都為數不少。服務人員都有點年紀了,但是動作都十分的迅速,領班穿著西裝背心、西裝褲,打著領結,左手上掛著一條白色的毛巾,無可避免地令我想起了民生西路上的「波麗路」,只可惜我們對於傳統的拋棄速度遠遠大於保存的速度。

東西上來,除了日本食物一貫的優良賣像以外,泰明軒的 ダンボボオムライス才其實是還不錯,只是沒有電視機前看起來的美味。乍看之下不多,但份量其實不少,尤其是不計血本的番茄醬炒飯這種東西吃多了其實是挺膩的。而他們的兩種湯都只要¥50,尤其是番茄湯底、喝起來頗為神似羅宋湯的 Borushichi 蔬菜湯絕對算是值回票價。

我一邊吃著傳說中的夢幻蛋包飯,一邊想著個小問題,「這盤飯到底用了多少個蛋啊?」

根據他網頁上的食譜,一般的一人份 オムライス 就用了三顆蛋。更何況這種特製的的夢幻蛋包飯?對我這種已經進了中年的人,簡直就是穿腸毒藥啊 :P

吃到後來其實有點後悔,覺得應該去點 オムライス 就好了,那麼多半生不熟的蛋吃來頗有點可怕。

她的オムライス番茄醬用的極重,所以飯會有點黏膩,討厭番茄醬的人可能要考慮點別的東西 。





泰明軒(たいめんけん)
地址:東京都中央區日本橋1-12-10
電話:03-3271-2520
營業時間:1100-2100(日‧例假休)

[台北覓食] 林森北路的大阪燒 -- 紅 & 八紅 (下)

其實不管是「八紅」或者是「紅」,他們的大阪燒都在水準之上。對於第一次吃大阪燒的人來說,如果有什麼會令人抱怨的,大概就是他們那種軟軟的麵糊令某些人無法消受吧。事實上,「八紅」跟大阪最有名的「鶴橋風月」的大阪燒我都挺喜歡的,可是總覺得那是不太一樣的路線。

「鶴橋風月」最貴的那個大阪燒,類似於我們所說的海鮮綜合口味的,也不過九百多塊日幣,換算成台幣算三百塊吧。如果以「十一法則」來看,大概等於是等於台灣九十塊錢的大阪燒,所以其實它裡面所加的配料的種類和量都不是很多,一頓飯吃下來,除了對日本人的驚人食量嘆為觀止外,我印象最深的其實是裡面大量又甜又脆的高麗菜絲。

相較之下,兩家紅所賣的兩種招牌大阪燒(NT320, 額外加了日本麻糬跟起司),不管是在價錢、內容物的種類跟重量上,都比「鶴橋風月」的要多上許多。不知道是不是為了要把這些料黏在一起,所以不管是八條通的「八紅」或者是十條通的「紅」,他們的麵糊感覺上都比鶴橋風月的多上一些。

不過「鶴橋風月」還真的是..................沒事給我塗那麼多美乃滋跟醬是要做啥???

誰說日本人口味吃的比較清淡的???? 味道重死了@_@

至於兩家紅的差異,其實不愧是同出一脈,兩家的口味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差異。「八紅」的柴魚末比較細碎,所以剛端上桌時那種宛如活物的感覺也比較強烈,也比較有趣,他們的可樂餅做的也不錯,尤其是咖哩可樂餅,魚下巴也在水準之上。「紅」的服務人員的姿態較高,可以感覺到他們對於「八紅」是有些不屑的,有最低消費限制,但是沒有加收服務費,也會自動開發票,和式木地板也很舒適,感覺上比較適合公司聚餐。「八紅」的馬鈴薯燉肉做的不怎麼樣,但是他們的媽媽桑每次都喜歡推薦這道菜...........

至於對於「八紅」所賣的東西越來越多樣化這點,我個人是不太贊同的。飲食這行,其實還是要專精,最近甚至還賣起豬排蓋飯起來。然而某次嘴賤點了一個天婦羅的慘痛印象還在,第一次看到有人「揚物」沒有把油瀝乾就端到客人桌上的這種事情。

「紅」呢,他的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是比較... 放不下身段吧。由於他有最低消費的限制,所以上次我們只好額外點了一個招牌大阪燒外帶,讓朋友帶回去孝敬他的父親,然而等到最後付錢時東西拿上來,當場我們就都有點傻眼了。一個要價 NT320 元的招牌大阪燒,居然是放在一個路邊攤便當店使用的那種最便宜的紙製便當盒裡面,而且是把它摺疊起來像是荷包蛋對折一樣的放法,然後旁邊多出來的部分再硬擠進去。看過大阪燒的人可以想像一下,被這樣子折騰過的大阪燒,上面的那些美乃滋、調味料、還有柴魚末、海苔末會變成什麼德行...

簡單的說,看起來就是夜市裡面一份五十塊錢的那種大阪燒的 double size。


好樣的,「紅」,我真的是敗給你了。:P

2004年9月28日

[台北覓食] 林森北路的大阪燒 -- 紅 & 八紅 (上)

位居於林森北路八條通的這家大阪燒名店,其實是非常有趣的一家店。

嗯........也許我們應該要先定義怎麼叫做「有趣」?

首先,這家店的料理其實還不錯,然而,整家店內略為昏暗的燈光與內裝,一點也沒有大家印象中那種日本料理店應有的清潔感。其次,雜誌上所報導的店是錯誤的店。第三,大家所知道的店名並不是正確的店名,因為美食報導本身就寫錯了。簡單說起來,就是「釵頭鳳」那幾句...「東風惡 歡情薄 一懷愁緒 幾年離索 錯 錯 錯!!

很早以前就知道「紅」這家店,但是第一次來的時候卻證明了那根本是一場噩夢。

那次是根據 CityGuide 上面的資訊來的,這麼多年過去了,我還清楚的記得上面寫的營業時間是中午開始到晚上10:30,也記得大老遠的跑來的那天是禮拜六。結果...地址是錯誤的,電話是錯誤的,更慘的是...營業時間也是錯誤的。騎著機車在小日本區繞了兩圈,好不容易找到了「紅」那個小小的招牌,根據上面的電話打過去,電話答錄機,而且是...講日文。靠著我那點殘破的日文好不容易搞懂了它在說啥,想說好吧,那換去吃另外一家近在侷呎的名店「肥前屋」吧,過去一看...肥前屋剛好火災後重新裝潢中。好吧,那麼再往北一點,到晴光市場去吃那家我最愛的滷肉飯吧...結果他們中午也沒有開張...............悲情的一天。

從那次之後,CityGuide馬上被我列入為拒絕往來戶,上面的資料完全不可信任。

好吧,不說悲慘的過去。

常常混林森北路小日本區的,應該會發現那裡有兩家的「紅」,八條通一家,十條通一家,兩家都賣大阪燒,價錢也幾乎都一樣,只是八條通的那家的裝潢較差,沒有最低消費,有許多雜誌報導過。而十條通的那家有每人最低300元的最低消費限制,裝潢較佳,賣的東西種類也較少。

其實,「八紅」才是它正確的店名。因為這家店是開在八條通上的「紅」,所以叫做「八紅」。這家店是最早的「紅」賣掉之後,由過去的員工接下來重新開的。而最早的「紅」的老板娘是從「初穗」學藝後出來開的,在漸有名氣之後把店給賣了,轉到天母去發展,然而不知就裡的大多數消費者仍然是到林森北路那帶去尋找大阪燒,也就造就了「八紅」的竄起。

幾年以前我曾經問過當時的店員說為什麼要叫做八紅,還有與天母的那家「紅」的關係,他們的回答是,「因為在八條通,所以叫做八紅」,至於後面那個問題則是以「不清楚」而帶過。我手上所保有的當年的舊名片,也是清清楚楚的寫著「八紅」,而不知何時,他們在雜誌的採訪與名片上都把「八」拿掉了,這可能是造成現在兩家「紅」的問題的原因。




後記:後來發現「初穗」也回到肥前屋附近開店了,看來這裡還真是大阪燒的一級戰區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