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2日

[老頭胡言亂語] 活該他上十字架?-- 從建成圓環談起

前些日子看了DLows 對於新圓環的看法,有些感想,所以也寫了一篇談談自己看到的改建後的圓環。沒想到倒是引起了一些迴響。

基本上,我是不談政治的。

要投票給誰,要支持誰,那是個人自己的自由。台灣談政治已經談的夠多、過多、太多了,不需要在朋友見面吃飯聊天或 blog 上面還討論到政治立場意識形態。我們需要的,是身體力行去做正確的事情,而不是隨著電視節目上面連自己在講甚麼都不清楚的立委或「新聞評論員」起舞。

不過今天既然提到建成圓環,就稍微破例一下吧。

基本上,能夠把一個原本具有重要象徵意義的飲食地標搞成「小吃攤的玻璃陵墓」,這件事情本身就極為神奇,台北市政府當然不能說自己沒有錯。不但身為市長的 馬小九不能置身事外,建設局長要負責,負責發包驗收工程品質的人員要負責,設計出這個只能看不能用的大型玻璃溫室的設計師事務所要負責,所有曾經在企劃 書、公文、簽收單上面簽過名字的人統統都要負責。

問題是,每個人所應該要負的責任是不一樣的。

台灣今天最大的問題,就是凡事都要扯上藍綠對決,都要扯上政治立場。就好像之前在《自以為菁英的雜誌》這篇文章後面的 comments 裡面,有人不願意去正視中產階級失勢這個問題在美國、日本、英國也同樣的發生,卻憤怒地、堅決地、如同虔誠信徒般地把一切社會問題經濟問題統統都歸罪給陳阿扁一樣。

我們都是凡人。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有很多的苦痛。

對,沒錯。

因為我們很痛苦、很苦悶,因為我們買不起大安區一坪 50 萬的房子,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遭遇到女朋友不夠漂亮、男朋友不夠持久、同事包的太緊上班時眼睛都沒有福利,我們有跟山一樣高的慾望無法滿足...... 所以我們需要一個代罪羔羊?於是我們找到一個倒楣鬼,把他釘到十字架上,把所有的錯誤罪惡統統都推到他的身上,一切的事情通通都是他的錯,我們都沒有錯, 這樣子... 就會舒坦一些?

我相信這樣子會可以暫時地讓自己爽一點。可惜的是問題不會解決。

很有趣的是,我們的媒體似乎很努力的鼓勵我們這樣子想。聯合報每天罵阿扁,自由時報每天罵阿九。藍色的怪罪陳阿扁是民族罪人。綠色的批評馬小九是個無能的 鄉愿。好啦,沒錯啦,台灣這幾年的經濟真的是不好啦,沒有辦法維持以前那樣子的經濟成長率啦,綠色執政的確做的也不怎麼樣啦,裡面貪官污吏還是不少啦。

然後呢?我們就把一切都怪罪到陳阿扁吳阿珍身上,反正千錯萬錯都是他們這一對狗男女的錯?說實話,如果把他們兩個送上十字架丟進火堆燒成木炭可以讓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上升 2 個百分點,我會很樂意鼓吹大家攻進總統官邸。

問題顯然沒有這麼簡單。神話的時代早已過去,特洛伊早已成為一片荒煙廢土,亞曼嘉儂的女兒早已是白骨一付,不是隨便拿個人來祭旗祭神就可以搞定海浪就會風平浪靜讓希臘大軍可以出發。

馬小九身為台北市長,台北市的大型建設一定都會經由他過目批示,如果說他完全沒有一點干係,那未免也推的太乾淨了。至少、最少,他也要負起用人不當,挑選 了腦死幕僚的責任。問題是,更應該要怪罪的,是那個建設局官員、是那個簽收了會漏水屋頂的公務員、是那個住在象牙塔裡面埋頭苦幹卻完全沒有來到現場的設計 師。

說實話,我個人並不喜歡台北市府團隊那種隱隱約約無意識間流露出來的菁英意識,這些穿西裝打領帶喝咖啡,甚至要市長跑到德國演出三顧茅廬才願意出任文化局 長的人們距離大稻埕、士林夜市、永樂市場、迪化街、遼寧夜市、濱江市場太遠了。他們距離米粉湯、紅花香腸、大腸麵線、滷肉飯、蚵仔煎太遠了。他們距離一碗 20 元 30 元 50 元的小吃、距離沒有冷氣空調人們彼此接踵摩肩的傳統市場太遠了。也許是這個原因,也許是因為這些人無法放下他們高貴的身段,也許因為他們喝不習慣青草茶杏 仁茶,也許因為他們穿的衣服太名貴了,不適合到市場...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傳統市集的改革都有其問題。

然而我們應該要探討、要追究的,是事件的本身,而不是那個象徵。不管那個象徵是陳阿扁、馬小九,或者是藍色綠色橙色白色黑色。要不然,我們跟那些整天只會在電視上爆料、渾然就是八卦週刊記者卻又洋洋得意的低等無腦立委們又有甚麼兩樣?

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這是我微薄的希望。



延伸閱讀:[剔牙集] 風華不再的建成圓環

2006年4月10日

[自己動手做] 府城特產 -- 打魯麵



那天,老媽突然說「明天來打魯麵吧」。

台語用「打」作為製作魯麵的動詞,十分有趣,但是來由早已不可考。魯麵是台南娶媳婦當天不可缺少的必要物件。很難向外地人解釋這個東西跟一般在北部麵攤的 「大魯麵」、「肉羹麵」之間的差異。有種說法是台灣早期交通不便,為了要趕在吉時進入家門,男方迎娶的人們風塵僕僕一路趕路,到達女方家中時也無法好好的 享用正式的餐宴,於是女方便會以配料豐富又營養美味的魯麵給迎娶的人員充飢。而傳統的婚禮總是需要許多人手的幫助,收到魯麵的街坊鄰居,便知道當天這戶人 家有婚嫁喜慶,該幫忙的自然就會來幫忙。

這種府城才有的魯麵是我很喜歡的一品料理,不過因為作工實在太繁複了,年紀越來越大的老媽也越來越少做了。之前陪著老媽做過一次,這是第二次陪著做。希望下次完全由自己動手時可以不要砸鍋。

至於令唐魯孫老先生魂回夢瑩的北京的「打魯麵」究竟是何?小弟見少識寡,不知其為何物。不過以網路上所搜尋到食譜來看,似乎沒有台南府城如此的複雜。

材料:

扁魚、蝦米、筍子、金針花、木耳、香菇、大白菜、紅蘿蔔、白蘿蔔、紅蔥頭、大骨高湯、腰內肉、魚漿、生鴨蛋、豬油、蕃薯粉、香菜、香油、黑醋、大蒜

預備工作:

  1. 紅白蘿蔔切丁,用電鍋先蒸熟。
  2. 金針花洗淨後打結,這樣子煮起來口感較佳。
  3. 蝦米用酒泡過。或者直接用清水快速清洗一下,但千萬不要用清水泡。
  4. 筍子、木耳、香菇切絲,紅蔥頭切片、腰內肉切片、大白菜洗淨切片。
  5. 鴨蛋打散成蛋汁備用。最好用鴨蛋,煮出來的蛋花才會均勻漂亮。
  6. 腰內肉用醬油、酒、五香粉、一點糖醃過後加入魚漿攪拌均勻。
  7. 蕃薯粉加水調勻備用。
  8. 大蒜磨成蒜泥。

開始煮:

  • 鍋內入豬油燒熱,轉小火,放入扁魚先炸。等到顏色轉為金黃時撈起置入碗內待涼。等到扁魚變脆後用反轉菜刀柄做杵臼將扁魚槌碎備用。
  • 鍋內剩餘的豬油拿來炒香菇絲,等到有香氣後瀝乾撈出。
  • 用豬油爆香紅蔥頭,待香味傳出後加入蝦米,蝦米變色後淋上醬油若干,翻炒後盛盤裝起備用。
  • 筍絲、木耳絲、金針花入鍋略炒後盛起。
  • 煮一大鍋水將白菜煮熟後撈出,放於一旁備用。煮完白菜的水不要倒掉。


  1. 取大鍋,加入扁魚、蝦米、紅蔥頭,倒入剛剛燙白菜的水與大骨湯後轉大火燒開。
  2. 加入香菇絲、木耳絲、筍絲、金針花、大白菜,倒入蒸熟的紅白蘿蔔丁與湯汁。蓋上鍋蓋等水再次燒開。
  3. 火轉至最小,將沾上魚漿的肉片一片片分開放入鍋子裡。
  4. 略滾,加入勾芡的蕃薯粉水。調勻。關火。
  5. 加入鴨蛋蛋汁,略為翻動使成為蛋花。
  6. 麵條或米粉另外煮熟。
  7. 要吃的時候,取一大碗,置入麵條,加入滷羹,最上面灑上切碎的香菜、淋上香油、黑醋、蒜泥即可食用。
  8. 台南人常常會同時各放一些麵跟米粉,吃起來可以有兩種不同的口感味道。

後記:
標準的台南魯麵裡面一定有蝦子,這次為了怕膽固醇過高所以自動省略。若是請總鋪師打魯麵,通常是將蝦子燙熟後剝殼,整碗裝好之後置放於最上方以增加視覺美 感。我們家的作法則是使用新鮮的草蝦仁用廚房紙巾吸去多餘水分後以蛋清略抓,之後起油鍋大火爆炒後撈起另盛。然後在煮魯麵的時候跟著香菇絲等一起下鍋,這 樣子煮出來的湯頭會有蝦子自然的鮮甜味,不過成本較高。若要面子裡子俱顧,可以兩法共用。




延伸閱讀:

[剔牙集] 風華不再的建成圓環

有人可能注意到,我之前在講建成圓環一帶小吃的時候,用的是圓環以北、以東、以南、以西作為指標,偏偏就是沒有提到這個圓環本身。

簡單一句話終結,「以現在來說,那個地方沒有甚麼好提的」。

第一次到圓環一帶,年紀還很小,那時候我老哥在師大唸書,暑假老爸開了車上台北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圓環與重慶北路一帶。很模糊的的記憶了,只記得是個燈光明亮、人潮洶湧、非常熱鬧的地方。

第二次再到圓環,已經過了二十年,自己工作賺錢的年紀,騎著一台摩托車,從中和到士林沿路都是我的覓食範圍。那時候的圓環,已經相當的破舊了,然而,裡面 還是有著幾家老店在營業著,雖然環境有點髒亂、有點陳舊,但還是有不少老客人攜家帶眷得來這裡享用著滷肉飯、肉羹、草菇湯、蚵仔煎... 那時候的我,常常下班時候就故意走重慶北路,然後車子直接騎進圓環裡面,找個已經人去樓空的攤位前面停著,坐在攤位前、在木頭板凳上享用著我的滷肉飯與香 菇蹄筋肉羹。

再次見到它,則是我上班的地方又搬回了中山北路之後。

很漂亮的一棟建築,我只能這樣子說。

因為除此之外,完全不知道能夠說啥。

重慶北路原來蓬勃發展的小吃商圈,這些年間已經人潮散去不復存在了。即使是寧夏夜市,氣勢也已大不如前。

而原本圓環裡頭的老攤,在圓環改建的這幾年間,有的在附近租了店面落地生根了。有的則結束營業告老還鄉、頤養天年去了。等到幾年過去,新圓環建好了,市政 府說「來來來,你看看我替你們蓋了一間這麼漂亮的新房子,你們統統都搬回來吧... 」??那些已經在養兒弄孫的,會因為這間新房子長得很漂亮像個博物館就重出江湖嗎?那些老客人好不容易演出鳳還巢的,會願意再搬一次嗎?這種問題根本連問 都不用問,會笨到去開口的,通通都該送去作智力輔導。

問題還不只是這樣子而已。規劃空間的設計師,可能是個很優秀的人才也說不定,不過我比較懷疑可能是個從小在國外長大沒有逛過夜市的 ABC。新圓環裡面每個攤位的空間都小的可憐,大概就是百貨公司美食街的那種水準。這種廚房空間,賣賣炒米粉貢丸湯大概還可以,如果真的想要放開手來作點 貨真價實的飲食,只怕還得借用客人吃飯用的桌子。

這種環境,到底有哪些已經站穩腳步的店家願意進來?



好吧,我們換成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這個神奇的新圓環好了。

首先,這裡不太容易到達。捷運沒有到這邊,如果從中山站走過來,有點距離。想要自己開車?附近沒有停車場。

其次,圓環這裡是個非常重要的交通要衝,重慶北路、南京西路、天水路、寧夏路幾條道路統統交接於此,如果下班時候來過這裡,各位一定可以很清楚感覺到甚麼 叫做車水馬龍。這裡的空氣,非常的不好、這裡的廢氣,非常非常的多、這裡的紅燈,要等非常的久、還有,更重要的,這裡的綠燈,非常非常的短。

有次無聊時算過,大概 36 或 38 秒吧。如果從第一壽司那邊走向圓環,連我這種年紀的腳程在最後幾步都得加快腳步,要不然就很可能被衝過來的大巴士輾平在馬路上,更不用說上了年紀的老先生老太太了。

好吧,消費者好不容易走進了新圓環。

首先看到的,是一條神奇的圓形迴廊,所有的商家就散佈在這個走廊上。賣吃的東西的地方?在走廊上。吃東西的地方?當然也在走廊上。甚麼?你問走路的地方?當然還是在走廊上啊!廢話!要不然怎麼叫做走廊?

有兩位男性朋友,都曾經跟我提過新圓環的 layout 非常的... 神奇。我必須強調,這兩位朋友都不是路癡,但是為了在新圓環裡面找到洗手間,兩人都費了一些功夫,其中一位甚至把整個圓環都繞了一圈,甚至繞到了頂樓去,最後才在地下室找到了洗手間。

我必須承認,這位設計師是非常有創意的。

從照片上來看,這棟玻璃帷幕的透明建築物看起來很漂亮吧?非常有現代感吧?非常適合現代化的國際都市台北吧?那各位顯然沒有在夏天下午去看過,要不然一定 會更嘆為觀止。有沒有看過在那漂亮的透明建築物裡面還掛著一大片巨大的、碩大的、大面積的窗簾?如果沒有,請務必找個夏天的下班時間過來看,想必過不了多 久,這裡就可以列入台北七大奇景之一。

答案很簡單。太陽西晒。

要死不死,這周圍正好沒有甚麼高聳建築物可以替這個玻璃展示櫃阻擋西曬的炙熱陽光,如果不遮起來,這裡面西的攤販可能統統要改行去賣日光浴、三溫暖、情人 SPA、或脫水耐力訓練營。

這位天才設計師把所有的商家都排成了圓形,那中間呢?中間拿去做什麼用了?中間的精華地區被保留著開露天咖啡座。在一堆炒米粉、貢丸湯、越南魚露、日本小 火鍋旁邊賣咖啡?好吧,只要有人要買,有人要賣,我也沒甚麼意見。不過說句實在話,那個地方正好面向著一些比較老舊的建築,市政府想要賣咖啡,還不如改去 賣杏仁茶麵茶可能還比較有氣氛一些。

這個新圓環不管怎麼看,都是非常布爾喬亞的、來自玻璃帷幕辦公室、來自全天24小時冷氣空調房間裡面的設計。

沿著走道走,就有機會可以走到頂樓。我上次來這裡的時候是晚上,據說頂樓這裡是個「香草花園」。可惜的是疏於整理,加上冷氣排氣口與散熱水塔排出的廢氣、噪音與熱量,讓人完全沒有興致去瞭解那些長得稀稀落落東倒西歪的植物到底是香草、還是毒花。

老店不肯進來,一般客人就算進來一次大概也不會來第二次,誰來告訴我,這個玻璃展示櫃到底還有甚麼功用?


延伸閱讀:[老頭胡言亂語] 繞不出來的圓環?我看是繞不出來的蛋頭!!
延伸閱讀:[老頭胡言亂語] 活該他上十字架?-- 從建成圓環談起

延伸閱讀:我看圓環的沒落(Tourist named Giles)
延伸閱讀:吸引人潮圓環闢博物館 沒指望(中時人力網)
延伸閱讀:隨想(方向歸零)
延伸閱讀:[介紹] 建成圓環 (C'est La Vie)

延伸閱讀:[傳統小吃] 以建成圓環為中心... 往東/東北
延伸閱讀:[傳統小吃] 以建成圓環為中心... 往北
延伸閱讀:[傳統小吃] 以建成圓環為中心... 往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