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7日

[台北覓食] 大隱隱朝市的 -- 小隱私廚



位在沒有那麼喧囂擾攘的永康街後段,有家我頗為喜歡的小餐廳「小隱私廚」。

店名已經清楚的說明了一切,這是家小店,而且是家有著自我意識與自我風格的小店。店內的氣氛極為居家,而且怡然自得。這裡有著跟阿正廚坊一樣難以定位的料理,更有趣的是,兩位老闆兼主廚還是熟識兼好友。

踏入店內的第一眼,很難不被料理桌前的竹製平台所吸引。五顏六色各種熟透水果的豔麗色澤在上方投影燈的照射與主人的獨具匠心下,成了這個低調空間中最為搶 眼的視覺焦點。上面擺放的所有水果都是給客人自由取用的,想在飯前吃比較好消化?可以。想在飯後吃比較習慣?當然也可以,Be my guest,一切請自便。

這裡的菜單都是手工書寫在卡紙上,而且最有趣的是,拿上來的兩張菜單的內容可能還不大一致。原來是不同天寫的菜單,所以會因當天所進的材料而有所差異。不過理論上只要店內還有材料,不管哪一張菜單上面的菜色都還是可以供應的。



這裡最大的特色是魚,而且是新鮮的海魚。初次到訪的客人,想必會對料理台前那張寫著終其一生可能都沒有聽過的魚名的黑板留下深刻印象。除了從熟識的海釣魚 專賣店進貨之外,還有幾個喜歡海釣的朋友,每次釣到新鮮的海魚就拿來這裡,老闆買進後就把這些當日的魚貨寫在黑板上,賣完了就擦掉,所以早去的客人有機會 看到一整排從來沒聽說過的魚,晚到的客人,可能就只能看到一塊空蕩蕩的黑板。

一般來說,在外面吃飯,尤其是台北市的餐廳,我其實是不太喜歡點魚的。

說來理由也很好笑,便宜一點的,我怕他的魚不夠新鮮。夠新鮮的,我怕付不起那個價錢。

不過在小隱私廚,這裡的魚夠新鮮,價格也不至於太高昂,所以是個非常適合大啖鮮魚的地方。舉凡台語俗話說「一午二烏鯧」的午仔魚、到大口魚、紅龍魚、三牙 魚、竹莢魚、甚至北台灣比較少見的飛魚,都是這裡的座上佳餚。其實海魚要是夠鮮,清蒸正可以吃到最原始的鮮甜美味,不過這裡也有提供烘烤的作法,如午魚一 夜干或飛魚一夜干等等。

有個朋友來這裡吃過一次之後,對這裡的「涼拌魚皮」念念不忘,還在 MSN 上對我大肆誇耀,我本來不以為意,想說這傢伙平常一定是水產吃太少,魚皮料理也不是甚麼很稀罕的東西,台南的虱目魚皮就有兩種以上的作法吃法,要不然就是 厚一點的鯊魚皮取其膠質跟口感拌上醬油膏同食,這有甚麼好大驚小怪的?不過等到我自己來吃過之後,才發現這裡用的是鮸魚皮。台語說「有錢吃鮸,無錢免 吃」,自早鮸魚就是台灣的高貴魚種,然而其豐厚的膠質魚皮卻也是許多看到聽到「皮」字都會聯想到膽固或醇高血壓的現代人不敢吃的。然而老闆將其取下另外處 理,淋上金桔汁與薑汁作成的醬汁,加上小黃瓜後,成為一道十分爽口的夏日前菜。

至於吃飯一定要來點主食的客人,可以試試這裡的干貝滷肉飯、豬油扮飯、或雞肉飯。此時正處炎炎夏日,所以也有多種充滿日式風情的涼麵可以點食。這裡的干貝 滷肉飯做的也頗為不錯,不過豬油拌飯更是一絕。香氣重、鹹淡適中、米飯用的是壽司飯、撒在上頭炸的酥香金黃的油蔥更有畫龍點睛的精妙。初次帶來的朋友一開 始還對我抱怨「你最近怎麼都點那種有豬油的... 」可是入口之後卻是大呼美味,欲罷不能而且還想再來一碗。

「桔醬豬腱」也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道小菜。燙煮過的白切豬肉,恰恰可以看出腱子的原型,沾上酸香的金桔醬,一口咬下,不僅有豐富的咀嚼口感,還可以嚐到豬肉原本的甜味,也不至於覺得過膩。

其他諸如「干貝燉葫瓜」、「蒜香耳絲」、「鯊魚鰾」、「豬膠鹵筍尖」、「花旗蔘烤豬腳」等等、甚至是贈送的前菜,都在水準之上。曾經在高玉待過的老闆做菜 不喜用味精,每當有需要提味之時就改以干貝來提味,而且有許多菜色都不那麼的依循舊有的調味料理法,處處皆可以看到老闆的巧思與心思。


後記:

  1. 「一午二烏鯧」:意味最好的魚就是午仔魚,第二好的魚則是烏鯧魚。
  2. 「有錢吃鮸,無錢免吃」:有錢的時候就吃鮸魚,沒有錢的時候就不要指望了。台語的「鮸」、「免」同音,以此譬喻鮸魚的高貴身價。
  3. 由於店內只有五張桌子,最近又被某在台北地區銷售量驚人的週刊用力報導過,除非有排隊排到軟腳的長期抗戰心理準備,要不然不建議在最近兩三個月內的用餐高峰時間去吃。



延伸閱讀:[剔牙集] 小隱隱陵藪 陵藪在心中 -- 小隱私廚

延伸閱讀: 料理小店—小隱私廚 (pa'bitele'中魔的人們)
延伸閱讀: 台北真好玩 (by 韓良露)


2006年6月16日

[台北覓食] 角落的無名乾麵



在一個老社區的舊街角,有家麵攤。

說它是麵攤,因為它只是台手推車,就寄居在華亭街與南京西路交叉口的騎樓轉角,一個非常狹小細長的騎樓下。

第一次遇到它是在一個飄著細雨的冬天傍晚。要穿雨衣似乎有點小題大作,不穿雨衣又會沁溼衣衫的那種綿綿細雨,夕陽雖已消失在堤防外,但天空仍有餘暉,要開車燈似乎有點太早,不開似乎又有點不對的那種夜色。

也許,在這樣子的夜晚,這樣子的天氣,特別適合配上這樣子的晚餐。

可能是出身古老的城市的關係吧,對於這種默默無名鑲嵌在日常街頭巷尾的小攤子,對我總有種莫名的的吸引力。沒有招牌,沒有菜單、沒有店面、也不知道價錢,然而卻自有人來人往的顧客群。而我,也就這樣子的被吸引而來,變成常來光顧的客人之一。

今晚,被公司的諸多事情累的快要趴在地上,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癱在個軟軟的懶骨頭上,可是還要拖著這樣子的身體跟心情騎上 10 公里回家,於是,我又來到這個街角的麵攤。

傳統的木頭加白鐵推車的中間有個凹下去的圓鍋,旁邊有個白鐵小櫃子。小櫃子裡面放著豆乾、海帶絲、鴨頭等滷味,圓鍋裡面滷著豬腳、腸子、滷蛋以及其他東西。只有一種麵條,中板的白麵,不是我喜歡那種有咬勁的細麵,客人不是點乾麵,就是湯麵,或者是湯麵加上貢丸,最多就是加上店家自己包的餛飩變成餛飩麵。湯,也只有三種,打個蛋花沖上高湯變成的蛋湯、貢丸湯、餛飩湯。

習慣點一碗乾麵、一碗湯、一盤豆乾,然後依心情決定要不要加點豬腳或肉。從麵到湯、從豆乾到豬腳,這裡的食物都有種共同的基調。麵裡面可能拌上了一匙肉油,湯應該是豬骨高湯,豆乾上桌前確定淋了一匙豬腳滷汁,總而言之,這裡的味道有種奇妙的一致性。

要說這裡的東西特別美味、特別好吃嗎?似乎也還不到那種地步。這裡的服務很好嗎?那位可能是老闆兒子的中年男子不管說話或做事永遠都帶著一股怒氣。但是這裡的東西就是有種傳統的味道,帶著點記憶中的香氣,一種簡單的韻味,會讓我在滿身疲倦的下班時候,想要簡單的吃碗麵的時候,繞到這個絕大多數的台北人都不太會照訪的角落。



延伸閱讀: [剔牙集] 南北大不同 -- 再談乾麵
延伸閱讀: [地方特產] 關帝爺吃的麵 -- 關廟麵